南京

南京的地铁很方便,但是没有先下后上这个概念,而且没什么人给老人让座,后来有人告诉我,这里是南京,扶老可能会有风险。定好的住所在新街口一带,据说是市中心,凭着超人的记忆力,不看地图直接找到住处,我看过甲方乙方,南京的地名我也知道几个。

总统府走着就到了,门票40也不算贵。里面到处是“天下为公”,有意思的是讲解员,对着一个麦克风小声说话,周围的人都带着专门的耳机,让我这样经常蹭讲解的人无从下手。从两江总督府、天王府,到江苏都督府、江苏督军署、江苏将军府、江苏督办公署、副总统府、宣抚使署、五省联军总司令部、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等各种机构,都在这里存在过,最后成了总统府。

除了总统副总统的办公室,周围还有所谓的五院办公地点,这些建筑应该都不是后来修旧如旧的。孙中山先生设计的组织架构,看上去还是科学的,权力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制约的,具体就不说太细了。另一侧是原来汉王府的花园,看上去也颇为舒适。

午饭后去鸡鸣寺,步行也没走多久,门票7块钱比福州那个西禅寺便宜,没看到什么僧尼,烧香的人确实不少,方圆的空气质量可真不是很好,想来北京要是把城里的雍和宫白云观什么的开放时间缩短,空气质量应该也能好些吧。

玄武湖紧邻鸡鸣寺,免费游览,人也不多,边上就是钟山,由于旅途劳顿,实在不能绕湖走上一圈。近年来我走过了杭州西湖、武汉东湖、昆明滇池和南京玄武湖,想来西湖最没劲,因为周围的人太多了,其他几处景点都还好,人不多而且风景秀丽。尤其是想起当年在滇池调戏海鸥,不禁莞尔。

晚上去吃尹氏鸡汁汤包,lynn亲自指点的地方,味道果然不错,又来了一碗牛肉面,大的可怕,竟然没吃完。慢慢走回驻地,路过了新街口,逛了逛商店,果然没什么意思。到了晚上,南京的天气也挺冷的,空调还开了一段暖风才能入睡。

第二天先去了明故宫遗址,其实基本上就是一片空地了,南京博物馆还在整修,号称12月份开放,当天已经是12月2日。就地坐车去雨花台,一路绕来绕去,其实没多远,却也坐了将近一个小时。雨花台也是免费景点,不过其中的雨花阁收费才能攀登。上去后纵览了南京南部市容,北部之前已经在鸡鸣寺观览过。

方孝孺墓祭拜了一下,费尽周折给家慈讲述了那段历史,顺手瞻仰了一下烈士纪念碑。然后坐车去夫子庙一带,依靠大众点评客户端找了个小吃店,摩肩接踵的吃了一段,味道确实不错。下午要赶着去长江大桥,就没去夫子庙,其实我是觉得拜孔子还不如拜佛。

从驻地到桥头去的时候坐车50分钟,桥体是土黄色,显得很久,上桥的电梯间立有一尊巨幅毛主席像,不知道平时有没有人负责擦。桥上空气质量很差,而且没有专门的人行道,电动车在边道上飞驰,让我都没有勇气走到对岸,当然即便走过去还是得走回来。

不比武汉长江大桥,没看到什么站岗的哨兵,而且桥面也相对窄些。周围的游客倒是不少,也不乏国际友人,交警在桥头指挥交通,不过是简单的重复一些让司机快速通行的手势,虽然感觉上意义不大,但是我还是担心他的身心健康,这得吸多少尾气啊。

坐车回去花的时间很长,体会了一下堵车,不像北京或者昆明有专用的公交道,司机又不如武汉的司机威猛,所以更加纠结。回去足足用了一个半小时。晚上转了转大行宫一带,隔墙看了看江南织造府,赶回驻地跟张璞约好第二天相会的时间和地点,匆忙睡了。

翌日,与张璞会面后直奔中山陵,从车站上去就花了不少时间。中学老师说过看中山陵和毛主席纪念堂能看出他们做人的差别,我看了这么多近代史,终究也没触景生情,估计是因为太久不去毛主席纪念堂了吧。明孝陵就在旁边,气势恢宏,不愧为一朝天子,比起免费游览的中山陵来说,70块的门票不是所有人都能置之度外。游客稀稀松松,我们坦然在神道上踱步,并合影留念。

下午乘坐高铁返京,车上人很少,一等座几乎空无一人。车应该是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系列,坐上去也不怎么忐忑,比起降速了的京津高铁,时速表上还显示308km/h,其实如果能3小时就到北京,那还真是不错的选择了。家慈第一次坐高铁,不禁感慨,20年前她绝对想不到今天能这么快往返于北京南京。

婺源-景德镇

上午出发途径景德镇,返回九江。先去了婺源的两个景点,大鄣山卧龙谷以及鸳鸯湖。卧龙谷有山有水,景色很好,可惜索道不开放,游览时间不长,走了一半就返回了,少见跟团旅游还走了回头路。鸳鸯湖几乎没有其他游客,水也不深,鸳鸯倒是不少,就是飞得太快看不清。

景德镇一个经常被用来代指我国的名词,景德是宋真宗的年号,传说中的瓷都,不止生产高岭土,也有不少能工巧匠,因此被称作瓷都。工厂里参观每一道工序,当时记住了,现在忘了,给厂家提了个建议,把次品集中起来,让游客来砸,以此收费绝对能废物利用。

各种精雕细琢的成品琳琅满目,上千块钱一只碗要是用来吃饭得多小心啊。与之后的购物点相比,价格相当便宜,可惜有些人没珍惜机会,到后来空余恨。车穿过市中心,幸亏我看了一下眼地图,才知道是市中心。没什么10层以上的建筑,路也不宽,公共汽车比当年的394还要破旧,路过了一些政府机关,办公楼还不及东北旺乡。也路过一所中学,看上去倒是比较美观大方。

参观了古窑博物馆,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在专心致志的工作,丝毫不为路人所动。其间也路过了各种精美瓷器,看着好看,没法用。雨越下越大,从景德镇到九江就一直不停,据说能下几天,放弃了游览九江的计划,在沃尔玛里逛了逛,然后去麦当劳里面看书。

晚上回到火车站等车去南京,车站不但没有暖风暖气,还开着窗户,相当寒冷。赶上送老兵返乡,敲锣打鼓的,影响了周围居民休息,火车也晚点几分钟。车上热得够呛,而且由于是K字头车,旅途过于颠簸,没睡好,从前在火车上能睡的比家里还好,第二天一早便到了南京。

黄山

黄山是一座旅游城市,人口据说一百多万,道路宽阔,两边都是路灯都是长安街边的华灯造型,不过这种灯中看不中用,还得加装其他灯管照明。一路上都是楼盘黄山大观的销售广告,据说一万一平米左右,当地的收入水平应该到不了这个程度,想来是要卖给外来人的。

第二天很早就起床,到山脚下大约八点左右,已经有很多人,据说旺季的时候每天有5万人游览,光排队等索道就要几个小时,上山后有些景点都要限流,还好这几天也就几千人。索道都很陡峭,就别说山势了,坐了大约8分钟索道,估算了一下,爬上来估计3个小时吧。

迎客松附近到处都是人,不知道是图什么,我是觉得那树没什么特别的,还不及那些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有看头。天都峰封山育林,几年后才能开放,转向莲花峰方向前进,一路上起起伏伏,如同人生。天气晴朗,看到了传说中的云海,甚是壮观,无法用语言形容。

如同在昆明一样,没什么高原反应,一路不停歇,到了所谓的光明顶。路上碰到很多挑山工,一斤一块钱,看上去十分艰辛,据说有的人家几代人都是这样的工作,听上去似乎不能接受,不过想了想,比起北京的空气,在这一带工作也不是没好处。当然这种力气活,也容易造成有命挣钱没命花的悲剧。再者说,比起那些抬人的滑竿工,他们算是差许多了。总之,劳动人民还是相当艰辛的。

不同于庐山,黄山上没有那么多建筑,当然造访的名人也不少,据说小平同志当年花了三天走上了山,没用人抬。下山的索道维护保养,只能徒步,大约8公里,也是起起伏伏。一开始还有兴致驻足观景,到了后来纯粹就是想赶紧下山完成比赛了。拍了一下照片,可以微博上找。

因为是跟团旅游,下山后必不可少去购物,买了点儿茶叶,看上去还行,然后又是去所谓竹纤维相关购物点,这个东西现在好似风靡全国,家慈今年已经第五次进入这样的购物点,终于由于劳顿立刻昏昏欲睡。当晚返回婺源,一路上听司机讲起婺源这几年的发展,看来即便没有江湾,整个旅游产业运作的还是可以的。

婺源

婺源离九江得开车走一上午,号称是中国最美的乡村,据说四月份来的时候会有油菜花,遍地金黄,很好看。虽然已经快要十二月了,不过毕竟是南方,漫山遍野还是翠绿的。地理位置上讲,婺源处于安徽江西浙江的交界处,离景德镇很近,不过却属于上饶市管理。

当地没有什么工业,全靠旅游业,广告做到了中央台,看来反响还不错。先去了晓起村,周围没有成片的农田,农民就靠买一些樟木工艺品维持生活。各家的房子也还干净整洁,想来生活质量还是有保证的。然后去了江湾,江泽民同志的祖籍所在地,祠堂很气派,镇里的小学教学设备也都很好,想来是沾了不少光。镇里的生活已经基本城市化,所有的老住宅基本上都是旅游景点了。

之后到了李坑,天色已晚,没有什么路灯,借着农民烧稻草的火堆泛出余光,走进了村。一条河从村里穿过,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,不过水质已经不很清澈,村里人在电视机前围坐着吃饭,也不关门,看来早已习惯了被游客围观。李坑村依山而建,站在后面的山上,俯瞰下去粉墙黛瓦,十分整洁,远处高铁工地架起的桥墩,相当不和谐的插入这美景,引得诸多抱怨。然而,你过上了城市化的现代生活,却怎能不让别人发展。

晚饭后启程奔赴黄山,高速公路据说修好没有多长时间,上面没什么车。路况相当好,即便在隧道里也相当平坦。看了一下通行费,相当贵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,虽然算不上是透支未来,不过照这个使用率,还贷恐怕是问题了。